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陈宪:上海制造业转型的思考

2012-08-22 10:564060
陈宪

  产业转型总是与经济形态(时代)变迁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崛起的制造业,正在经历一次空前的转型。分析这一转型需要一个框架。笔者的直觉以为,劳动过程“三要素”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分析框架。本文将上海制造业转型放在时代背景及设定的分析框架中加以论证和把握。

  马克思说:“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04页)劳动资料包括劳动过程中除劳动对象以外所必须的一切物质条件,其中劳动工具或工具机起决定性作用。动力系统是工具机的核心部分之一,动力则来自于能源,它的变化对制造业影响如何?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美】杰里米·里夫金,中信出版社,2012.6)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里夫金重新定义了工业革命。他认为,“能源机制塑造了文明的本质,决定了文明的组织结构、商业和贸易成果的分配、政治力量的作用形式,指导社会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每一个伟大的经济时代都是以新型能源机制的引入为标志。”因此,不同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以化石能源为主导,他定义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则以新能源即可再生能源为主导,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将结合起来,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强大的新基础设施。

  里夫金的这一预言是有经验事实支持的。由此告诉我们,当代制造业转型与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有关,用他自己的话说,与能源互联网有关。互联网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可再生能源还需要在关键技术和降低成本两方面有进一步的突破。因此,在他看来,这场工业革命即将爆发,并将“在今后几十年迅猛发展,大概在2050年达到顶峰,然后在21世纪下半叶保持平稳状态。”可见,这一次制造业转型是以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引领的,简称为“绿色”引领。看清转型由何引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劳动过程的“三要素”中,除了劳动资料,还有劳动和劳动对象。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劳动发生了两个值得一提的变化。其一,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由此,在生产函数中逐步引入了相对独立的要素——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载体和劳动一样,都是劳动者。它之所以不同于劳动,是因为劳动者得到了健康、教育、培训、迁移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投资,进而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为其带来更高的收益。尤其是人力资本中的高端部分,抑或专业人力资本,他们的劳动表现为研发、设计、管理、咨询和营销等高附加值的活动。这一要素结构的重大变化对制造业及其转型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

  其二,在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的早期,劳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当过程结束时,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对象被加工成产品。在工业经济的中后期,劳动尤其是人力资本意义上的劳动,不需要与劳动对象结合,而是以活劳动的形式为他人提供使用价值。这里,活劳动表现为服务(劳务),要么附加于产品的使用价值之中,要么成为独立的使用价值。当劳动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为使用价值,对个人、商品或服务本身增加价值时,人类即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这个时代与里夫金定义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重叠的。这两个方面的变化意味着制造业从劳动和资本投入为主,转变为服务和人力资本投入为主。

  近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一组封面文章,专题论述了当今全球范围内工业领域正在经历的第三次革命。这组文章特别强调了里夫金在书中提到的“数字生产革命”,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工业领域的数字化革命,但它们的主题都是制造业转型。这组文章以3D(three-dimensional)打印机为例,从信息技术革命和材料技术革命结合的角度,揭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抑或制造业转型的内涵。作为工具机的3D打印机是制造业数字化的产物,但是,按照数字化指令,要将产品“打印”出来,劳动对象就与劳动工具几乎一样重要,材料技术革命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新材料与传统材料的基本区别之一,和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一样,也在于是否“绿色”,是否可再生。

  综上,在制造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以下关键事实: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人力资本和数字化为特征的服务投入,各种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它们既是基本要素的更替,又从不同角度代表着制造业转型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单个要素的可再生能源、人力资本、服务和新材料,我们都不陌生,但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及制造业转型中,它们一定是通过有机且有效整合,才能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和作用。

  3D打印机也许就是一个整合的典范。我们在牙医诊所中可以看到它的雏形:当医生决定修复某个牙齿时,通过计算机生成牙齿的模具造型,并按照指令用精密仪器将粉末材料熔合,当场就制造出一个小部件,严丝合缝地安装或填制在牙齿上。如果计算机、精密仪器的动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那么,上述要素及其整合就一一出现了:医生即人力资本,他的劳动即医疗服务;计算机和精密仪器(3D打印机)即数字化工具机;粉末材料即新材料,最后小部件即牙齿生产出来了。以后,不管是关节、牙齿,还是飞机部件,甚至房子、汽车,通过计算机即可建立模型和模具,各种3D打印机随心所欲地“打印”出自己想要的产品。

  专家预言,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两大特点:一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会不断地快速下降,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显然,这是劳动在被资本、技术替代以后,继续被人力资本、数字化替代的结果。二是新生产工艺能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的各种需求,要求生产者要贴近消费者与消费市场。劳动和资本的规模收益递增将让位于多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使得更加符合人性和人的需求的生产方式成为可能。这两大特点都会使以廉价劳动力和规模经济取胜的制造业发生根本性变化。这是对中国及上海制造业转型的“倒逼”。

  如果上海制造业转型要胜出一筹,就要在“倒逼”的同时,有必要的主动。主动也许表现在多个方面,但就主体而言,我们真不要为企业操心,创业者、企业家总是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创新者,只要环境迫使并有利于创新,他们就会通过包括转型在内的各种方式,推动企业发展,也就推动了经济增长。我们倒是要考虑政府的主动应该表现在哪里?除了上述的环境建设与政府有关外,与“有机且有效整合”有关的,是政府要通过自身的深化改革,破除以往不利于整合的体制和制度障碍。不难发现,这方面的障碍还有不少。政府在这一点上能走多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上海制造业转型成功与否。

  最后,探讨上海制造业转型效果的衡量。我们认为,在坚持“绿色”引领,加大服务投入的基础上,能否全面提升产品品质,成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在今天,如何理解产品品质提升,是一个新的课题。过去,制造业产品的品质总是与质量、耐用、性价比等相联系。当然,不能完全否定这些体现产品品质的要素,但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及制造业转型的背景下,产品生产和使用的低碳化,通过定制实现产品个性化,产品使用和维护的便利化,以及产品的安全、功能和外观,是更具时代特征的产品品质的内涵和外延。如果说制造业转型是有效的,那么,我们就能在一般的意义上,观察到产品品质的全面提升。笔者以为,我们可能不是简单地以“上海创造”、“上海服务”取代“上海制造”,而是要将“上海创造”、“上海服务”内在于“上海制造”。这可能比较符合第三次工业革命及制造业转型的本来要求。

反对 0
举报 0
打赏 0
相关信息
加拿大推3D全息投影系统 科幻片场景走向现实
科幻电影中经常出现3D全息投影系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钢铁侠》中主角托尼家的地下室,利用3D全息投影托尼成功设计出第二套钢铁侠装备。如今,加拿大皇后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发首个3D全息视讯会议系统,虽然还不能用于设计装备,但是用来开会还是相当让人期待的,让这个科幻电影中的技术在现实上登场。皇后大学将有

0评论2023-12-1329375

降维打击VR?谷歌“3D全息电话亭”内测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即可
降维打击VR?谷歌“3D全息电话亭”内测,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即可“身临其境”通往元宇宙的桥梁只有可穿戴VR/AR设备吗?不,谷歌另辟蹊径,选择将人置身于虚拟环境中,该公司打磨五年多的裸眼3D技术终于步入商业化前夕。在近日召开的Google Cloud Next 2022上,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介绍了在全息视频聊天项目(Project Starline

0评论2023-12-0131956

2023年全球及中国3D全息投影仪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本文调研和分析全球3D全息投影仪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核心内容如下:(1)全球市场总体规模,分别按销量和按收入进行了统计分析,历史数据2017-2021年,预测数据2022至2028年。(2)全球市场竞争格局,全球市场头部企业3D全息投影仪销量、收入、价格市场占有率及行业排名,数据2017-2021年。(3)中国市场竞争格局,中国市

0评论2023-07-051194

我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创建超高密度3D全息投影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创建动态超高密度3D全息投影的新方法。通过将更多细节打包到3D图像中,这种类型的全息图可以真实地再现我们周围的世界,用于虚拟现实和其他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负责人龚雷说:3D全息图可以呈现具有连续精细特征的真实3D场景。对于虚拟现实,我们的方法可以与基于耳机的全息显示器一起使用,以

0评论2023-04-07669

如何实现3D全息影像?看看3D全息影像出现的过程吧
如今我们看到过许多关于3D全息影像的展示,那些画面既奇幻又看起来无比真实,这些奇幻独特的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其实这是用了干涉以及衍射的原理,一边记录一边再现人或物的三维影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不用戴3D眼镜就能看到立体的3D画面,感觉上好像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其实也并不难。我们假设我们面前有一个A物体,将激光

0评论2023-03-31615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