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科学与艺术联手玩游戏

2012-11-05 11:333700
科学与艺术联手玩游戏科学与艺术联手玩游戏
《会呼吸的灯》科学与艺术联手玩游戏
科学与艺术联手玩游戏科学与艺术联手玩游戏
科学与艺术联手玩游戏
《会呼吸的灯》


       本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组委会最终从462件提交作品中精选了112件,来自国内艺术院校和美国、德国、荷兰等22个国家和地区。作品类别包括新媒体艺术、产品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艺术创作等体现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科学作品。

  策展人、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教授说,观众很容易发现这届展览与其他设计展的不同之处:设计师要么关注和工作的对象不再是传统材料,要么将传统材料应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因为“创新”原本就是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的两位共同发起人李政道和吴冠中从一开始就注入的精神。

  玩法:一盏会呼吸的路灯,吸入的是汽车尾气,呼出的是新鲜空气。路灯以太阳能和风能作为能源,清洁空气的同时,具备LED路灯高效照明的功能。

  旁白:设计师邱松说,最初他的设想是设计一个室内空气净化器。一个朋友告诉他,汽车尾气已成为北京空气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于是他想,为什么不能设计一个用于室外的空气净化器呢?路边的路灯除了上半部分用于照明,灯杆的下半部分是空闲的。于是他又想,为什么不能把空气净化器和路灯整合到一起呢?为了减少能源消耗,邱松又给这盏路灯配上最新技术规格的风力发电机组和太阳能发电装置,最终形成“会呼吸的灯”的设计。这些“灯”沿马路两侧一字排开,宛如“森林”一般净化着城市的空气。邱松认为,设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整合各种资源。这个设计中就运用了诸如材料技术、工程技术、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把科学的特性与艺术的特性相融合,并且更关注人的体验,对设计师来说是更有魅力的思维方式。

  玩法:这是一部可以将体验者的形象迅速转变为阿凡达模样的装置,是美国Inwindow Outdoor公司为电影《阿凡达》蓝光DVD发行仪式设计并制作的交互式户外宣传装置。该装置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捕捉到观众的面部影像,经过参数化计算,实时地将观众的头像变形、拉伸、染色成为阿凡达。其中一个技术亮点是在变形过程中,计算机会分析每个人不同的五官及面部特征,并影响每个局部的变形参数,使生成后的“阿凡达”还保留着该观众的特点。

  旁白:看着视频镜头将自己的形象扫描下来,并在短短10秒钟左右时间里变形为与阿凡达一样,不仅给观众带来新奇的感受,也拉近了观众与电影的距离,这是将电影视觉特效技术应用到普通人身上的有益尝试。

  玩法:美国Sifteo公司的物联网智能平台试图打造一种新颖的交互式游戏体验。你可以用手移动、摇撼、旋转或变换排列积木的方式,使积木之间形成相互传感。

  旁白:作品试图融会两种重要的游戏传统将象棋、多米诺以及拼板这类典型游戏模式与丰富的交互式娱乐技术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令人兴奋、富有挑战性的互动感受。每个智能积木都配有一张全彩LCD屏、多种运动传感器和可充电电池,这一切都包含在1.5英寸大小的固体方块中,供任何年龄层的人娱乐。

  玩法:使用者面对一个上部装有摄像头的屏幕,摄像头可将使用者的脸部三维图像扫描下来。当使用者在摄像头前轻轻抚摸自己的脸,装置会记录下使用者抚摸过的地方并把所有被抚摸过的地方组合成一张新图像。更神奇的是,即便是同一个使用者,抚摸动作发生变化也会带来肖像的改变。如果你愿意,这张肖像还可以保存下来,发到网络去。

  旁白:来自荷兰的设计师Karen Lancel和Hermen Maat设计了这个可以记录人类感觉的装置。Karen Lancel说,当使用者抚摸自己脸的时候,这些动作产生的触感本身就是和自己的一次对话。通过触摸绘制的肖像比照相机拍下来的肖像蕴含了更多情感和信任等人类特有的感觉。

  玩法:这些人造“动物”完全由黄色中空塑料管捆扎塑造而成,它们行动的能量并不来自于食物,而是来自海滩的风能。通过简单的物理效应,其足底末端的塑料管(触角),可以感受沙滩的湿度,当行走到太过湿润或干燥的沙地上时,它们会朝相反方向移动,这实际上保证了海滩怪兽的足迹不会偏离海岸线。塑胶瓶制作的物理感应器还可以在暴风雨将至时自动打桩,将自己固定在沙地上。

  旁白:作者泰奥·杨森从1990年开始致力于“动感雕塑”的创作。按照杨森的设想,未来的海滩怪兽能进化出自己的神经系统、肌肉和各类感应“器官”。

  玩法:戴上头带后,一只蝴蝶将投影到面前的窗棂中,并按照观众的脑电信号,在竹影中上下飞舞。观众的注意力集中程度、眨眼频率都会对画面产生影响。一旦蝴蝶到达终点,一切又将散为虚无。庄周梦蝶,焉知是梦?

  旁白:毕业于清华美院信息设计系的设计师黄石关注的是IT前沿的人机界面问题。黄石说,人与计算机的交互界面从最早的按钮到现在的键盘鼠标再到全息技术,最终将发展到没有界面,实现人脑和机器的直接交流。《空窗子》的设计利用一种脑电波芯片采集并输出使用者的脑电波,事先设计的程序会通过分析脑电波的特征做出相应的反应。他说,这一设计还处于人脑与机器交互的初级阶段,但总要有人走出这一步。

  玩法:作品《连锁反应》启动后,机械手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或同时或顺序地运动起来。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机器人身上,可能很快会觉得乏味,但如果你将注意力集中在机器人的机械手随着音乐如何运动上,很快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

  旁白:由八台机器人用机械手从事的运动是雕塑家Peter w holpen想展示给观众的作品。Peter说,他想雕塑的不再是一个物体,而是运动本身。运动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存在方式,享受各种运动的美妙能让人联想起生命中那些你想抓住的瞬间。
反对 0
举报 0
打赏 0
相关信息
如何实现3D全息影像?看看3D全息影像出现的过程吧
如今我们看到过许多关于3D全息影像的展示,那些画面既奇幻又看起来无比真实,这些奇幻独特的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其实这是用了干涉以及衍射的原理,一边记录一边再现人或物的三维影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不用戴3D眼镜就能看到立体的3D画面,感觉上好像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其实也并不难。我们假设我们面前有一个A物体,将激光

0评论2023-03-31615

户外裸眼3D广告屏的全息影像视频如何制作的国内哪些公司能制作
裸眼 3D 技术是集户外大屏显示中极具沉浸感及艺术创意属性为一体的视觉呈现。无需佩戴 3D 眼镜,站在大屏前图片就能飞到眼前,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这就是裸眼 3D 大屏带来的视觉体验。那什么是裸眼 3D 呢?从原理上来讲,人的大脑可以将映入双眼的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经视神经中枢的融合反射,以及视觉心理反应便可产生三维

0评论2022-08-04449

一汽来真的了!新车大嘴赛奥迪,首搭3D全息影像车主:坐等上市
一汽来真的了!新车大嘴赛奥迪,首搭3D全息影像!车主:坐等上市今年4月份的北京车展上,奔腾展出了旗下T77的概念车,前卫的造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8月22日,一汽奔腾官方公布了旗下全新紧凑型级别SUV T77的官图,大幅度保持概念车设计元素的做法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下面就一起看看这辆车吧!奔腾T77采用了以凌为韵

0评论2022-06-07426

真人幻影再现 全息影像成像系统揭秘
全息影像在舞台上的应用已经不是稀奇事物,明星往事真人原声再现,把原本藏在影迷心底的偶像请上舞台,引发大家对往日经典影视的共鸣。全息影像让舞台有更广的创意内容、也能让经典重回舞台。国外幻影成像技术--真人幻影再现主席台  全息幻影成像系统是是利用光学错觉原理,将电影中用马斯克摄像技术所拍摄的影像(人、物

0评论2022-02-26584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