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3D电影的赌博

2012-12-24 14:0011340

3D电影究竟能走多远?答案似乎没有人能给出。作为3D前身的立体电影,已经被时代的洪流湮没。不过,毋庸置疑的是,3D是人类电影技术进步的标杆,拓宽了创作视野,并且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转制的危机

时隔三年,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带着3D版《2012》,抢先于玛雅人的末日预言破灭登陆中国。不同于初次见面,3D《2012》上映前就饱受圈钱的非议,公映后又遭到品质的指摘。争议的核心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此次3D版本是由先前的2D转制,消费者再掏一次口袋,能否物有所值。

这个让制作方挠头的问题,也是当前国内观众对3D电影口诛笔伐最厉害的方面。一些2D拍摄、后期转制3D特效的影片,效果与3D摄像机实拍相去甚远,许多画面只是粗糙分出远近两个层次,运动场景依旧呈现2D画面。“只有字幕才是3D的”,已经成为对转制3D最惯常的戏谑之说。

实际上,转制的信任危机折射出的是消费者对3D电影表达的失望,有媒体甚至提出“只有笨蛋才会迷恋3D”,呼吁2D电影的回归。自从《阿凡达》开启了“3D元年”,好莱坞的3D大片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国内的电影工作者也跃跃欲试。号称亚洲首部全片3D的《唐吉可德》拍摄完毕时投资共计7500万,却遭遇了票房口碑的双向“滑铁卢”。《乐火男孩》、《苏乞儿》等一系列3D电影均是此类失败的尝试,影响了观众对华语3D电影的信心。

危机背后,是3D电影难以回避的技术难题。灵动力量董事谌鸿翔告诉新金融记者:“所谓3D,就是在2D构图X、Y轴的画面基础上加入纵深度Z轴,利用生理错觉来实现立体效果。对于转制而言,关键在于怎样把原来拍摄中的剪辑和角度制作成合理生动的景深。”中国3D电影制作业的困难则因先天劣势加剧——由于3D属于舶来技术,而且跨越了电影行业本身,专业人员紧缺,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不仅3D摄像设备完全依靠引进,技术团队也主要依靠国外力量。

放映条件对3D电影的播放效果同样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被批判为“伪3D”的《诸神之战》,就是在灯光亮度不够的影院里翻了船;《变形金刚3》上映前,导演迈克尔·贝特意写信给院线经理,恳请放映时“不要为了省钱把灯泡人为调暗”。国内的3D银幕已经由最初几百块增加到现今的8600块,但即便是一部分顶级院线,也是在去年底才更新了RealD设备来提高观影质量。“为了延长造价高昂的灯泡的使用寿命而调暗灯光的现象,依然相当普遍,”谌鸿翔如是说,“影院标准的不统一导致观影体验差距很大,老影院根本无法提供3D观影的银幕需求,单双机播放的差异也会影响观感。”另外,眼镜的重量和性能差异,甚至清洁不及时造成眼疾,都给消费者造成莫大的困扰。

“无论是观众还是导演,对3D的理解尚停留在表面,比较迷信实拍,认知亟待提高。”谌鸿翔指出。“像之前徐克坚持用实拍拍摄《龙门飞甲》,结果使得成片变成了缩微景观,武打的全景镜头就像小人打架,这些是后期调整无法解决的。”从时间来看,国外转制一部3D电影最少要有5个月,国内明显准备不足,一些想在3D大潮里分一杯羹的导演在不熟悉局面的情况下就匆忙上马,作品自然不尽如人意。

回归理性,内容为王

被捧上神坛的卡梅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至少目前,3D转换纯粹是一个高度主观并且重复性的机械人工劳动,必须这么一帧一帧地抓住各幅画面中的深度信息。”这位3D电影最有发言权的导演,用两年多的时间亲自监督转制了《泰坦尼克号》。虽然被本人谦称为2.99D,但这部由300名专家耗费60周完成视觉重建的佳作再度令人叹为观止,也为转制电影确立了标准。

谌鸿翔指出,除了《阿凡达》和《雨果》,北美的3D电影都是采用后期转制,从3D效果来说,转制和实拍其实差别不大,两者各有利弊。“转制是无巧可取的,我们也看过许多自动2D转3D的设备,包括技术最发达的美国也无法实现合理的自动转换。举个简单的类比,吊威亚的痕迹都还要人工一点点擦掉,技术发展了这么久还无法解决如此简单的问题,3D转换就更没有投机取巧的路径了。”

而实拍则对导演提出了更严格的素质要求。“3D实拍是大导演工程,没有经验的导演一个决策失误就会导致十几二十万的成本报废。”谌鸿翔说。导演在开拍前需要对每个场景营造出的立体效果胸有成竹,对每个物体的视觉塑造果断决策。获得一片赞扬之声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花费了一年时间研究3D电影语言的成果。同是租借卡梅隆公司的3D拍摄机器,他却没有简单地遵从卡梅隆总结的拍摄规则,经过反复琢磨,对3D电影焦点处理等方法做出了推进性探索,才营造出银幕上天水一色、飞鱼奇袭、蓝鲸夜跃这样诸多惊艳瑰丽的景象。

除了对视觉技术的挑战,《少年派》也拓宽了3D电影的表达题材,3D不再是动作、灾难类商业大片的专属,文艺片也可以通过它卓越地呈现。谌鸿翔表示,一部好的3D电影应具备几个要素,即进行符合3D镜头语言的前期设计、加入视觉奇观、有好的特效团队跟进。“3D电影要形成一个业内整体的合作。特效公司应该在前期介入分镜,从分镜稿的设计、到拍摄现场的跟踪、到后期的沟通和制作调整这一系列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导演来讲,3D电影在于理念而不在技术,首先要讲好故事,拓宽思路,技术一定是为了艺术来服务。”这也是几乎所有导演都认同的:3D并不能直接提升电影美学,内容才是电影的本体。

尽管《2012》遭受着舆论的质疑,但仍有不少观众愿意为同一个故事买单且惊呼过瘾,票房一路走高。各种社会调查都显示,观众对3D的渴望还是非常强烈的,需求就摆在眼前。“纵观3D全球发展趋势,北美目前呈现出两个态势,一是从业人员已经大浪淘沙,一是导演开始冷静回归。中国比北美要滞后2年,明年也将进入这个流程。”谌鸿翔预测。“不过需要看到的是,2012年国内引进的分账大片达到34部,其中新增引进的14部进口影片均为3D影片和巨幕电影,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也出台了针对国产3D电影的补贴政策,这是国家对于3D电影发展扶持的倾向。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3D电影的最大市场,好莱坞可能会为中国市场专门制作3D版本放映,发展空间还是相当广阔的。

反对 0
举报 0
打赏 0
相关信息
幻影成像是什么意思?带你详细了解幻影成像原理构成
近年来幻影成像技术以其神秘而引人入胜的特性,逐渐引起科技领域和创新企业的关注。神奇的幻影成像,原理是什么呢?幻影成像技术常用于发布会、演唱会、企业年会等大型舞台,它以斜置的框架作为支撑,把具有一定透明度的反射膜绷装于框架内。投影机画面投射在或上或下的水平成像幕上,成像幕中的影像依靠反射原理将光线反射

0评论2024-01-0324679

C视频丨独家视角带您探馆“91岁”华西口腔医学博物馆焕新归来
徐向优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摄影报道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华西口腔医学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博物馆杰出代表,是中国高等院校以及西南地区创建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近日,始建于1932年的华西口腔医学博物馆以崭新面貌回归,进入试运行阶段。历时1年多升级改造,总布展面积达1200平方米,由上下三层组成

0评论2024-01-0326044

国内首个全息数字电网在江苏建成
现代快报讯1 月 5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国内首个全息数字电网在江苏建成,通过采集输变电设施的物理数据,在网络云端构建了一个数字孪生电网,全面提升了电网的智慧运检水平。这也是世界首次对亿千瓦级负荷大电网进行全息数字化呈现。△无人机巡检固定机场与移动机场同框 据悉,这张虚拟电网覆盖

0评论2023-02-23355

全息投影——令人惊艳的炫酷全息时空隧道
百事的惊悚时空隧道当你在夜晚走进伦敦桥寒冷而阴沉的隧道中,眼前突然出现一只恐龙从时光隧道中钻出来朝你嘶吼一声,当你被吓得还没有停止颤抖时,发现这可怕的一切其实是百事可乐在搞事情!百事可乐MAX希望通过策划全息投影活动扩大该品牌的“Live for Now”故事和精神。这一全息投影装置由AMV BBDO和Grand Visual的团队

0评论2022-10-10627

“幻”纱如影,全国首次全息投影昆剧惊艳亮相昆山大渔湾!
8月20日19时30分,一场大雨过后,昆山大渔湾广场夜风凉爽,居民前来休闲散步广场上的全息舞台响起曲笛之声,国家一级演员、由腾腾扮演的西施水袖抛舞、顾盼生辉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围看,本次昆剧《浣纱记》的演绎开启了戏曲与科技结合的新方式,利用5G全息投影技术,把昆山文化艺术中心主舞台上演的《浣纱记》同步“穿越”

0评论2022-10-10439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