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3D革命高潮即将到来

   2012-06-26 转载于网络佚名2980
导读

 3D将时尚从艺术还原到一门技术,这门技术随3G时代的到来应运而生,它令时尚变得更生动吗?还是更乏味?关于它的未来,所有推断

 3D将时尚从艺术还原到一门技术,这门技术随3G时代的到来应运而生,它令时尚变得更生动吗?还是更乏味?关于它的未来,所有推断都为时尚早。尽管3D几乎泛滥到时尚圈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尚未成熟、合理的运用手段仍令它与大众生活僵持在一段微妙的距离之外。然而,更有趣的是,也许正是这段距离才让两者之间产生将至未至的美。

  令时尚圈趋之若鹜的技术革命

  成熟的3D技术能胜任的不仅只有“噱头”这个角色。在3G时代中,除了被生硬地移植在时尚杂志、广告里,它本应该有更大的潜力,为艺术服务。

  生硬跟风 用力过猛

  我承认,我从来不是一个好的电影观众。每次走进放映厅,坐定,如果20分钟内剧情不能吸引我,我必定倒头大睡。虽然很害臊,但自从3D眼镜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电影院后,我发现,我这个不懂事的毛病是越来越难改正了。

  我孤陋寡闻,不明白3D技术到底为《加勒比海盗》和《功夫熊猫》镀了什么金,我近视的闺蜜倒是夸奖过,视觉上推进的字幕让她如鱼得水,但是,于我,戴上那副催眠眼镜,只会更迅速地进入“关机”状态。当然,《阿凡达》除外。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技术服务不到艺术,那么,它的存在是否也将贬值?

  技术运用得不合理、不成熟,并未阻挡3D迅速泛滥,我们仰仗红蓝镜片才能看清这个世界的日子,应该不会等太久了。在电影界对3D技术趋之若鹜之时,时髦的时尚圈以后来居上的姿态,成为了新科技的最大拥趸。英国老牌时尚杂志《Dazed &Confused》作为响应3D技术的先驱,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3D专题并附赠了3D眼镜,不少人第一次透过红蓝偏光镜片在纸上看到了那组“非同凡响”的时装大片,此后,效仿与追捧便一发不可收拾。意大利版《Vogue》《GQ》《V Magazine》《Interview》紧随其后,争先恐后地推出各自的创意,那阵势跟《阿凡达》之后,电影界被3D之风吹得偏瘫的窘态别无二致。如果有一天3D真的攻占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时尚圈当属摧城拔寨的头号功臣之一。

  在群雄逐鹿之时,意大利版《Vogue》尤为卖力。他们请来时尚摄影大师,让全裸的性感超模登上封面,以便3D技术更周到地呈现喷血曲线。《Vogue》编辑们得意地注解:“这是一本打破自己的书本束缚,在读者手中变得真实的杂志。它改变了杂志本身的存在状态,又一次挑战了印刷媒体的严格限制。”这么说来,此猛料不是早在《国产凌凌漆》里就被星爷耍过一番吗?

  3G时代下应运而生

  是3D改变了杂志的存在状态吗?还是因为杂志状态的改变,灌溉了支持3D的“土壤”,让新的视觉科技代替了旧的观赏模式,在时尚圈有了一片用武之地?

  3D技术领域的资深人士丹尼尔·西蒙斯曾说:“3D一直就像一个屡屡进城演出的马戏团,观众的新鲜感过去之后,马戏团就该走人了。”在高质量的个人3D显示设备推出之前,这种方式似乎仍然在速朽的噱头和永生的经典之间尚未定型,没有人能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不过比起纸媒生硬的诠释,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3D出场则仿佛显得更加自然。还记得初夏那场Burberry在北京的热闹派对,众星云集和大牌乐队的演出都不敌那场仅5分钟的3D时装秀引人入胜。虚拟的超模在T台上相向而行,至中点时“撞出”漫天美妙的雪花,让周遭的人连声惊叹OMG……即便是每季频繁往来于米兰、巴黎秀场,见惯大世面的各位资深们,也鲜有给出这样的喝彩。

  这并不是3D技术第一次出现在时装秀场,早在2006年,Alexander McQueen的秀场上,虚拟Kate Moss的压轴亮相,已经技惊四座,成为传世美谈。不过,众人皆知,年轻的Christopher bailey比Alexander McQueen更会讨好市场,对于Burberry来说,3D技术不单是展现品牌创造力的奇兵,也是拉拢更多生意的利刃。上一季,他们与电视台Sky TeleVision合作,利用其创新的3D技术制作影片,将伦敦时装周现场的走秀现场,以串流技术发送到纽约的Skylight studio片场、巴黎的概念店Colette、迪拜的The Address酒店、东京的La Fabrique“Burberry之夜”,不能前往伦敦现场观看盛况的贵宾们,只需坐在播放3D画面的大荧幕前,戴上一副3D眼镜,就能身临其境。而这一场3D秀几乎成为了2010秋冬四大时装周期间最具热度的话题。

  而到了这一季,显然,更多的品牌参与到了3D大战之中,Diesel、Armani Exchange、ellus……不约而同地在广告中显示着年轻品牌与时俱进的诚意。而时尚杂志更不必说,尽管尚未全面代替传统时装图片的拍摄方式,但是随着全球进入3G时代,四凤儿、二派占领年轻消费人群,3D稚嫩的拳脚已经开始逐渐出落得结实有力了。

  作为一门生意  3D已经开始创收了

  3D从一门技术衍生出一个全新的概念,这场视觉革命不但企图改变整个世界的生活方式,而且已经付诸行动,把触角伸进了大众的荷包。

  当大家仍以为3D只作为一种花俏的新技术存在,而无任何实质用途的时候,我们对它的认识恐怕又慢了一拍。事实上,它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生意,在时尚圈的各个领域创收了。

  3D眼镜便是第一个下手的对象。先是LensCrafters、Oakley这类专业眼镜品牌先发制人,影院之外的年轻人不用为搞不到一次性3D眼镜而犯愁,在他们用iPad下载各个杂志的APP业务时,可以顺手抄起自己的3D眼镜,随时置身于立体世界。然后,时尚品牌当然也不肯放过这桩生意,Gucci、Calvin Klein、Armani Exchange先后也推出了不同款式的3D眼镜,除了别无二致的功能以外,它们又赋予了3D眼镜时髦的外观,让爱尝鲜的年轻人拥有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不过,为个性付出的代价也昂贵得多,比如,Calvin Klein去年底推出的设计款就需要180美金。

  有投机玩短线的,也有乐得放长线钓大鱼的。Armani Exchange的3D眼镜便是随知名时尚刊物附赠的。市场总监Tom Jorrold对于3D计划显然成竹在胸:“我们两年前的调查显示,我们的顾客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拥有一台iPhone或是黑莓手机。”对于这群喜新厌旧的年轻消费群体,Armani的野心显然不是180美金就能满足的。

  还有更周到的品牌,为顾客们建立了网络3D购物目录,当你在iPhone上打开品牌网页,进入挑选菜单的时候,观看者只需通过鼠标点击、拖曳或者旋转画面,就能细致地审视运用360度全息摄影技术的模特照,它会带你领略服装的每一个细节,从前到后,绝无死角。此计一出,任Ebay、Net a Porter这样的热门购物网站展现出100张细节图,也望尘莫及。怕是以后网络购物的买家越来越难伺候了。

  不但中看 也中用

  从摄影到设计,3D概念的“焦点”由虚变实。它可以在任何一个角度、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在时尚圈生根发芽,可见它的生命力也许并未像我们担心的那样速朽。

  3D技术在时尚圈也算得上是物尽其用,它不但在杂志里博人眼球,在舞台上艳惊四座,在生意场上占得先机,也可以实实在在地穿在身上引领新一季的风潮。

  刚落幕的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炒得最热的话题又落在荷兰的时装设计师Iris van Herpen名下。上一季,这位曾在Victor&Rolf打工的年轻设计师与建筑大师Daniel Widrig跨界推出的一组3D立体雕刻时装便让他在圈中一举成名,不到一季时间,这位原本还在哥本哈根时装周闯荡的小角色,便成为了今年巴黎“高定”上的大红人。超模刘雯作为此次Iris van Herpen的压轴模特展示的那套骨架装在微博上已不知被转发了多少次,而整个时装秀仍继续保持着设计师以往的立体设计风格。不过依我看,Iris van Herpen的蹿红多少都掺杂了幸运的成分,时代赋予了他机遇,如果说3D时装只是建立在立体设计的基础上,那么早十几年的Hussein Chalayan、早几年风头无两的Gareth Pugh都能算作是3D派里的祖师爷了。

  也有不靠噱头向3D时代致敬的选手。最直白的是老顽童Jean Paul Gaultier,还记得上一季秋冬同事从巴黎时装周归来的兴奋,向我娓娓道来Jean Paul Gaultier秀场上令人振奋的生命力。3D影像的抽象印花成为那一季品牌最醒目的亮点,搭配David Bowie华丽、妖孽的摇滚形象,当真是老树新花,60年代和21世纪时空对撞出的火花至今仍令人赞叹。这场3D印花革命之后,便崛起一轮立体印花风潮,虽然,转至秋冬Jean Paul Gaultier又改头换面玩起了新游戏,但他的后继者、英国设计师Mary Katrantzou却在此后将3D立体印花引入了另一个更成熟的高潮。她的“the woman in the room”立体印花系列不但备受美版《Vogue》的肯定,也在市场上大获全胜,成为了印花店铺的又一金牌字号。

  有了成功的试金石,更多打着3D旗号的设计也在市面儿上不断展现着它们的潜力。Continuum Fashion和Shapeways设计出的首件3D泳衣,不用海绵垫吃力地挤出C cup,光是靠错综复杂的3D图案便能让胸型变得波涛汹涌,不知是多少“太平公主”的福音。瑞士表商Romain Jerome推出的太空侵略者手表,表盘上的太空迷之生物和飞船都以3D形式呈现出童年时八位机游戏的点阵画面,想必也能征服不少贪玩怀旧的买家。

  只要你在Google上点一下鼠标,便能发现,从头到脚,时髦的3D无孔不入。看来丹尼尔·西蒙斯的定论为时尚早,3D不但没有被打入冷宫,连看客那股新鲜劲头恐怕也还没有退潮。虽然在3D与大众生活之间架建起来的桥梁越来越多,但也正因为抵达彼此的路途尚不平坦,还需完善,才使两者之间的距离产生了美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佚名原创作品,作者: 佚名。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quanxiwang.com/news/show-139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资讯头条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68213889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