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科技感十足 什么是全息投影?.

   2020-05-17 中国全息网6930
导读

究竟什么是全息投影技术?全息投影技术也称虚拟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三维图像的技术,它的实现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也就是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

究竟什么是全息投影技术?

     全息投影技术也称虚拟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三维图像的技术,它的实现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也就是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

告别实体屏幕! 四大问题解析全息投影
全息投影拍摄过程图解

     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也就是成像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张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

      全息投影早在70年以前就被人提出了,1947年,英国匈牙利裔物理学家丹尼斯·盖伯在研究电子显微镜过程中,首次提出了全息术这一全新的成像概念,而盖伯也因此项工作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发明之初这个黑科技一直被应用于电子显微技术中。

告别实体屏幕! 四大问题解析全息投影 理学家丹尼斯·盖伯首先提出了全息技术这一概念

      但可惜的是,虽然诞生已经有70年了,但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成熟的能够直接通过空气呈现影像的全息技术,很多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目前比较接近的技术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达因发明的空气投影和交互技术以及日本公司激光束投射实体的3D影像技术,但这些距离商业化还非常遥远。

3前路漫漫 全息投影技术发展几何?

全息投影技术进展到了什么阶段?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前对于全息投影技术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介质。因为没有介质的话光是不会发生折射的,这也就意味着类似科幻片中的效果不可能实现。但即便如此,世界各国对于全息技术都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而目前比较先进的全息投影技术共有三种实现方式。

     空气投影和交互技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达因发明了一种空气投影和交互技术,这是显示技术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可以在气流形成的墙上投影出具有交互功能的图像。此技术来源海市蜃楼的原理,将图像投射在水蒸气上,由于分子震动不均衡,可以形成层次和立体感很强的图像。

告别实体屏幕! 四大问题解析全息投影
空气投影和交互技术

     激光束投射实体的3D影像:这项技术是由一家日本公司发明的,它主要是利用氮气和氧气在空气中散开时,混合成的气体变成灼热的浆状物质,并在空气中形成一个短暂的3D图像。这种方法主要是不断在空气中进行小型爆破来实现。

     360度全息显示屏: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新科技研究院研制成功一种360度全息显示屏,这种技术是将图像投影在一种高速旋转的镜子上从而实现三维图像,但是总体来看,这项技术依旧没有摆脱对介质的依赖。

告别实体屏幕! 四大问题解析全息投影
电影中的内种全息显示技术距离我们还很遥远

      不论哪种全息投影技术,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研究阶段,距离量产还有很遥远,另外要注意的是,它们的成本也都非常昂贵。因此现在您要想看真正的全息投影技术,笔者建议您还是应该去电影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quanxiwang.com/news/show-646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资讯头条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68213889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